时间: 2025-07-31 07:3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34:25
改日: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改换另一天”,通常用于表示将某个计划或活动推迟到未来的某个不确定的日期。它传达了一种暂时性的推迟,而非完全取消。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改日”可能用于描述角色之间的约定或计划的变化,增添情节的曲折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改日”常用于礼貌地推迟或重新安排会面或活动。 专业领域:在商务或官方文件中,“改日”可能用于正式地重新安排会议或活动。
同义词:
反义词:
“改日”一词源于汉语,由“改”和“日”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改”意味着改变或调整,“日”指日子或日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改日”常用于表示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和礼貌,尤其是在无法履行约定时。它体现了人重视和谐与礼节的社交*惯。
“改日”这个词给我一种灵活和宽容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对变化的接受和对未来可能性的开放态度。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因为突发情况,我不得不与朋友改日见面,这体现了生活中的不可预见性和对计划的灵活调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改日”:
春风拂面,柳絮飘飘,
今日无缘,改日再逢。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雨中相遇,约定改日晴天再会。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期待。
在英语中,“改日”可以对应为“another day”或“some other day”,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推迟到未来某个不确定日期的意思。
“改日”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富有弹性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文化中对时间和约定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改日”有助于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调。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