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2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29:23
词汇“水断陆绝”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短语。
“水断陆绝”字面意思是指水路和陆路都被切断,形容交通完全断绝,无法通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极端的隔离状态,如战争、自然灾害等情况下的孤立无援。
“水断陆绝”这个成语的形成源于古代对交通依赖水路和陆路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完全的隔离和断绝——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水路和陆路是古代主要的交通方式,因此“水断陆绝”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交通中断的深刻认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描述各种形式的隔离和断绝。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绝望、孤立和无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被困、无法逃脱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在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下的孤立无援感。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许多地区一度水断陆绝,救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水断陆绝”来增强意境,如:
山河破碎风飘絮,
水断陆绝人断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洪水淹没的地区,或者被战火摧毁的城市,这些图像都能引发“水断陆绝”的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雨声、水流声或人们的呼救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cut off from the world”或“isolated and unreachable”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水断陆绝”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隔离,也反映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穷南之珠,极西之玉,山海之犀象,蜀里之锦,楚南荆北之材,天下之殊也,然皆水断陆绝。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3.
【陆】
(会意。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lù),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陆,高平地。 、 《易·渐卦》-鸿渐于陆。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穆天子传》三-陵衍平陆。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 、 《资治通鉴》-水陆俱下。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