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08
水文学(Hydrology)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和作用的自然科学。它涵盖了水在陆地、大气和地下的**,以及水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水文学家研究水的来源、流动、储存、质量和分布,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水文学”一词源自希腊语“ὕδωρ”(水)和“-λογία”(研究),在19世纪被引入科学领域,随着对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提升。
水文学在全球许多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水文学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河流、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它也可能引发对水危机和水污染问题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水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预报、节约用水和参与社区水资源保护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水文学的元素融入,如“河流的脉搏,水文学的诗篇,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
水文学可能让人联想到河流的流动声、雨水的滴答声,以及水波的涟漪。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河流的蜿蜒、湖泊的宁静或瀑布的壮观。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hidrología”和法语的“hydrologie”,水文学的概念和应用基本相同,但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重点上可能有所差异。
水文学是一个多面向的学科,它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与社会经济和环境政策紧密相关。了解水文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