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2:21
水攻:字面意思是指利用水作为攻击手段或策略。在军事上,它通常指的是通过筑坝、开渠、放水等方式,利用水流的力量来攻击或防御敌人的战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比喻为利用某种力量或手段来对付对手。
水攻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水”和“攻”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水和攻击。在古代军事文献中,水攻是一个常见的战术描述,如《孙子兵法》中就有提及利用水流进行攻击的策略。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水攻是一种常见的战术,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的火攻(虽然不是水攻,但类似的战术)。这种战术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自然力量的巧妙利用。
水攻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它也可能引发对策略和智慧的赞赏,以及对战争破坏性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水攻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或策略时,它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深度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将水攻比喻为生活中的某种挑战或困难,如:
生活如战场,水攻难挡, 智慧如堤坝,稳稳守望。
水攻可能让人联想到汹涌的洪水、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争中水攻场面的画作。
在不同文化中,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攻击的战术都有所体现,如古罗马的引水渠用于军事目的。在英语中,类似的战术可能被称为“flood attack”或“water assault”。
水攻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在军事战术中有具体应用,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隐喻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战争、策略思维以及自然力量的象征意义。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