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4:40
“吴下阿蒙”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吴国的阿蒙”,其中“吴下”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地区,“阿蒙”是对人的一种称呼,通常指一个普通或平凡的人。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那些原本平凡无奇,但经过努力后变得非常出色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吴下阿蒙”常用来形容主人公从平凡到卓越的转变,如在历史小说或励志故事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专业领域,尤其是在教育或职业发展讨论中,它可以用来鼓励人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吴下阿蒙”最初出现在《左传》中,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那些通过个人努力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人。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激发人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它也常常与励志故事和成功案例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原本在公司中并不显眼,但通过不断学*和努力,最终成为项目负责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吴下阿蒙”的真正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昔日吴下阿蒙,今朝星辰大海,勤奋铸就辉煌,梦想照进现实。”
想象一个平凡的青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站在领奖台上,背景音乐是励志的旋律,这样的画面和音乐能够很好地体现“吴下阿蒙”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从零到英雄”(from zero to hero),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即通过努力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转变。
“吴下阿蒙”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励志意义,它鼓励人们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积极向上的信息,并激励自己和他人不断进步。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阿】
4.
【蒙】
蒙古
【组词】
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