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9:05
词汇“三行”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三行”字面意思指的是三行文字或三行诗句。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任何由三行组成的文本,如诗歌、信件、声明等。
“三行”作为一个词汇,其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义,即三行文字。在古代文学中,三行诗句的形式就已经存在,如唐代的绝句。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行”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东亚文化中,尤其是日本,三行诗(如俳句)是一种传统的诗歌形式,强调简洁和意境。在现代社会,三行诗也被用于表达情感和哲理,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
“三行”往往给人以简洁、精炼的印象,能够迅速传达情感或思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意境和浓缩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三行诗的形式表达对某件事物的感悟,简洁的表达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创作中,三行诗可以是一种挑战,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的情感或思想。例如:
春风拂面来,
柳絮轻飘舞,
心随花开放。
“三行”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文字,或是简洁有力的音乐旋律。
在不同文化中,“三行”这一概念都有所体现,如西方的三行诗(Triolet)和东方的俳句。尽管形式相似,但各自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标准。
“三行”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文学和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不同文化和领域中展现了其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对“三行”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简洁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