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13:3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8 13:32:49
心脏死亡是指心脏停止跳动,无法通过任何医疗手段恢复其功能的状态。这是传统上判断死亡的标准之一,尤其是在医学和法律领域。
“心脏死亡”一词源自医学术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死亡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现代医学中,除了心脏死亡,还有脑死亡的概念,两者都是判定死亡的重要标准。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对死亡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心脏死亡作为死亡的判定标准,反映了西方医学和法律体系的影响。
提到“心脏死亡”,人们可能会感到悲伤、恐惧或无奈。它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无法逆转的损失。
在医疗行业工作时,我曾见证过心脏死亡的宣布,那一刻的沉默和家属的悲痛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将“心脏死亡”比喻为爱情的终结:
我们的爱,如同心脏死亡,
无声无息,却彻底而决绝。
在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脑死亡被认为是更重要的死亡判定标准。
“心脏死亡”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词汇,它不仅在医学和法律领域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应用,也在文化和情感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对于理解生命、死亡以及相关的社会和法律问题至关重要。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脏】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中医学以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后因以为身体内脏的通称)同本义。
【引证】
《正字通》-脏,五脏也。
3.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4.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