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0:11
“柳骨颜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柳树的枝条柔软而有骨感,颜筋则指颜料中的筋络,比喻画中的线条有力而富有弹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中的线条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柳骨颜筋”常用来赞美书法家或画家的技艺高超,如“他的书法柳骨颜筋,堪称一绝”。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类似的比喻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美术和书法评论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常用的术语。
同义词:笔走龙蛇、笔力遒劲 反义词:笔力软弱、线条生硬
同义词“笔走龙蛇”强调笔势的流畅与生动,而“笔力遒劲”则侧重于力量的表现。反义词则分别指书法或绘画中缺乏力度或过于僵硬。
“柳骨颜筋”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强调线条的力度与柔美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具有艺术美感的线条或形态。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艺术,而“柳骨颜筋”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这些艺术形式的高度评价。它反映了中国人对艺术作品中线条美感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尊重,让人联想到优雅而有力的线条,以及艺术家对细节的精心雕琢。
在参观艺术展览时,我曾听到评论家用“柳骨颜筋”来形容一幅书法作品,这让我对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墨香飘溢,柳骨颜筋,一笔一划皆成诗。”
想象一幅书法作品,线条如同柳枝般柔软而有力,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在西方艺术评论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ong yet graceful lines”(有力而优雅的线条),虽然不如“柳骨颜筋”那样富有诗意和形象性,但也传达了相似的艺术审美。
“柳骨颜筋”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体现。它教会我们在欣赏艺术时,要注重线条的力量与柔美的结合,这对于提升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1.
【柳】
(形声。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同本义 ,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引证】
《说文》-桺,小杨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组词】
柳花、 柳黄、 柳陌花街、 柳绿、 柳眼、 柳下、 柳火、 柳市、 柳巷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4.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