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57
狗尾草:狗尾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学名为Setaria viridis,属于禾本科。它的特点是茎直立,叶片狭长,穗状花序呈圆锥形,成熟时呈黄绿色,形似狗的尾巴,因此得名。
狗尾草的名称来源于其外观特征,即其穗状花序形似狗的尾巴。在古代文献中,狗尾草可能没有特定的学名记录,但随着植物学的发展,其学名Setaria viridis被确定并广泛使用。
在中国农村,狗尾草常被视为田间的杂草,但在一些文化中,它也被赋予了自然、野性的象征意义。在一些乡村故事或诗歌中,狗尾草可能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狗尾草给人以自然、朴素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童年的记忆或是自然的坚韧。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狗尾草可能出现在童年时在田野间奔跑的记忆中,或是作为野外摄影时的自然背景。
在诗歌中,狗尾草可以被用来描绘一幅田园风光:
风轻轻吹过, 狗尾草摇曳生姿, 在金黄的阳光下, 绘出一幅自然的画卷。
狗尾草的图片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和宁静的乡村风光。在听觉上,风吹过狗尾草的声音可能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不同文化中,狗尾草可能没有特定的对应词汇,但其作为野草的特性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植物存在,只是名称和具体种类可能不同。
狗尾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尾】
3.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