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0:01
巫女(みこ、まつりご)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角色,通常指的是在神社中从事祭祀活动的女性。她们的主要职责包括祈祷、占卜、净化和传达神意。巫女通常穿着特定的服饰,即“千早”(一种白色的上衣)和“绯袴”(红色的裙子),并佩戴白色的头带。
巫女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的神道教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巫女的职责和形象有所变化,但她们作为神与人之间的媒介这一基本角色保持不变。
在日本文化中,巫女被视为神圣和纯洁的象征。她们在神社中的活动不仅是**仪式,也是社区凝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巫女一词常常引发人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好奇。她们的形象通常与美丽、神秘和神圣联系在一起。
在参观日本神社时,我曾亲眼见到巫女进行祭祀活动,那种庄严和神圣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巫女的形象可以被用来象征纯洁和神秘:
白衣绯裙,巫女翩翩, 神社之中,祈祷连连。 神秘面纱,心灵之窗, 传统之美,永恒之光。
巫女的形象常常与神社的宁静环境和传统的日本音乐(如尺八和筝)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平和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包括西方的女祭司或女巫,但巫女在日本的神道教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巫女作为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不仅代表了*和传统的延续,也反映了社会对纯洁和神圣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日本的文化遗产。
1.
【巫】
(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一驼背巫。 、 、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