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13
“偏手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某人在某项技能或活动中偏向使用某一只手的情况。通常,这个词用来指代那些习惯性使用左手的人,即左撇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任何在操作中偏好使用某一侧肢体的人。
在不同的语境中,“偏手儿”的使用有所不同:
“偏手儿”这个词源于汉语,直接描述了手部使用的偏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左撇子曾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已经大大改变。现代社会更加接受和理解左撇子,甚至在一些产品设计中专门考虑到了左撇子的需求。
对于左撇子来说,“偏手儿”可能唤起一种独特的身份认同感,也可能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和挑战。对于其他人,这个词可能唤起好奇或对差异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有一个朋友是左撇子,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他是个“偏手儿”。这不仅增加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更加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习惯和偏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像风中的偏手儿,他以独特的姿态书写着生活的篇章。”
看到“偏手儿”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左撇子在使用剪刀或开罐器时的独特方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讨论左撇子时的好奇语气。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left-handed”或“lefty”。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左撇子的态度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偏手儿”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