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0:31
词汇“狂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狂”通常指疯狂、放纵、不受约束的状态,而“疏”则指稀疏、不密集、不紧密。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狂疏”可能指的是一种极端的、不受约束的稀疏状态或行为。
由于“狂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自然景观,如“狂疏的草原”,或者形容人的行为,如“他的生活方式狂疏不羁”。
由于“狂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由“狂”和“疏”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不受约束的稀疏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狂疏”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或艺术风格。例如,在某些追求自由和放纵的艺术流派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其独特的风格。
“狂疏”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自由、放纵、不受约束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自然景观、自由的艺术创作或不羁的生活方式。
由于“狂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用它来形容某种经历,可能是形容在某个偏远地区旅行时,感受到的那种极端的、不受约束的自然景观。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狂疏”来形容某种极端的自然景观:
狂疏的草原,风自由地吹过,
每一根草都显得放纵而自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树木分布稀疏,给人一种荒凉而自由的感觉。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自由、放纵的音乐风格,如爵士乐或摇滚乐,来表达“狂疏”的意境。
由于“狂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找到类似的词汇来表达这种极端的、不受约束的稀疏状态。
“狂疏”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形容极端的、不受约束的稀疏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