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1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12:54
词汇“淫心匿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短语。
“淫心匿行”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有淫邪的念头,而行为却隐蔽不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正直,实际上内心不纯的人。
“淫心匿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传统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描述特定行为的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外一致”和“言行一致”,因此“淫心匿行”这样的成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表里不一的人。在现代社会,这种价值观仍然被重视,尤其是在道德和伦理的讨论中。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负面情感,通常与欺骗、虚伪和不诚实联系在一起。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表面上装作正直,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言行不一,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以此来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在创作中,可以将“淫心匿行”融入到一个故事情节中,用来揭示主角或反派的复杂性格,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表面上正直的人,但眼神中透露出不纯的念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悬疑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虚伪和不诚实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方式或概念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hypocrisy”(伪善)。
“淫心匿行”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内心与行为不一致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社会对诚实和正直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后三日,复徙军于隽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日:‘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
1.
【淫】
(形声。从水,侌(yín)声。本义:浸淫;浸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随其脉理而浸渍也。”-淫,侵淫随理也。 、 《考工记·匠人》-善防者水淫之。 、 《淮南子·览冥》。注:“平地出水为淫水。”-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匿】
(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匿,亡也。 、 《广雅》-匿,藏也。 、 《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瑾瑜匿瑕。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而知匿其暱。 、 《论语》。皇疏:“藏也。”-匿怨而友其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