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7:49
“梳妆打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女性(也可以是男性)在出门前或参加特定场合前,进行头发梳理、化妆和穿着打扮的一系列行为。这个词汇强调了个人形象的精心准备和修饰。
在文学作品中,“梳妆打扮”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即将发生的**,如一位女性在婚礼前的准备,或者一位演员在登台前的紧张和期待。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加随意,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护理行为。 在专业领域,如时尚、美容行业,“梳妆打扮”可能涉及到更具体的技巧和产品使用。
同义词:装扮、打扮、化妆、修饰 反义词:素颜、随意、邋遢、不修边幅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如“装扮”可能更侧重于服装的选择,而“化妆”则特指面部的美容过程。反义词则反映了不进行任何修饰或准备的状态。
“梳妆打扮”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适应了社会文化和个人审美的发展。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梳妆打扮”的意义和影响也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个人修养和尊重他人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过度的梳妆打扮可能被视为虚荣或不真诚。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期待和美好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优雅、精致和自信。它也可能让人想到特定的场合,如婚礼、舞会等,这些场合通常与美好的回忆和情感体验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朋友们在重要活动前精心梳妆打扮,这不仅是为了外在的形象,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诗歌中,可以将“梳妆打扮”融入到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如“晨曦中,花朵梳妆打扮,迎接朝阳的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性在镜子前细致地梳理头发,涂抹化妆品,整个过程充满了节奏感和美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梳子滑过头发的声音,或是化妆品瓶盖打开的细微声响。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梳妆打扮”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个人形象的准备和修饰——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getting ready”或“dressing up”也有类似的含义。
通过对“梳妆打扮”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和表达。
张龙,将那李四的浑家,梳妆打扮的赏与张珪便了。
开慧平时生活朴素,从不讲究~。
1.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梳,理发也。 、 《广雅》-梳,栉也。 、 《释名》-梳,言其齿疏也。 、 《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
【组词】
木梳;梳枇、 梳掠、 梳行、 梳背、 梳掌
用梳整理头发。
【引证】
杨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 、 《明史·洪钟传》-贼如梳,军如篦。 、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清·袁枚《祭妹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组词】
梳云、 梳裹、 梳沐、 梳雪、 梳栉
2.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扮】
(形声。从手,分声。(fěn)本义:握,并)。
打扮,装扮。
【引证】
《征四寇传》-鲁智深、武松扮作行脚僧。
【组词】
扮作客人;扮女人;扮相;扮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