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10: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0:34:28
词汇“僵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其含义可能与“僵硬”和“枯槁”有关,但具体含义需要进一步的语境来确定。
“僵槁”可能指的是物体或生物因缺乏活力而变得僵硬和枯萎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源于长时间的停滞、缺乏养分或生命力的丧失。
由于“僵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凄凉、衰败的景象或情感状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的词汇如“僵硬”或“枯萎”。
由于“僵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僵”和“槁”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僵硬和枯萎。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僵槁”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衰败或没落的状态,如形容一个家族或地区的衰落。
“僵槁”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凄凉、悲哀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失去活力的生命或衰败的事物。
由于“僵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僵槁”来形容某种凄凉的景象:
荒野之上,风卷残云,
枯树僵槁,枝叶无存。
“僵槁”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如枯萎的树木、荒废的土地等。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寂静、凄凉的声音。
由于“僵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tiff and withered”来大致表达其含义。
“僵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僵硬和枯萎的状态。尽管它在现代语言中的使用较为有限,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
2.
【槁】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槀,木枯也。 、 《易·说卦传》-离为科上槁。 、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 、 《荀子·劝学》-虽有槁暴。 、 《楚辞·九叹·远逝》-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 《孟子·梁惠王上》-则苗槁矣。 、 《荀子·王霸》-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 《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举若振槁。
【组词】
槁干、 槁腐、 槁败、 槁落、 败槁布地;槁箨、 槁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