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2:37
僵持:指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情况下,由于力量相当或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或进展,从而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僵持一词源于汉语,由“僵”和“持”两个字组成。"僵"原指僵硬、不动,"持"则有保持、持有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状态停滞不前的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僵持往往被视为一种需要耐心和智慧来解决的状态。在西方文化中,僵持可能被看作是挑战或机遇,需要通过创新或妥协来打破。
僵持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和挫败感。它让人联想到停滞不前、无法前进的困境。
在个人生活中,僵持可能出现在与家人的争执中,或是工作项目上的停滞。解决这些僵持往往需要沟通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僵持”比喻为冬日的河流,表面冻结,内心却涌动着春天的希望。
僵持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两个人在拔河,绳子中间的红布条静止不动。听觉上,可能是沉默的房间里,时钟的滴答声格外清晰。
在英语中,“stalemate”可以对应“僵持”,但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deadlock”来描述类似的状态。
僵持是一个描述停滞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1.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