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4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40:10
弱力(Weak Force)是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之一,主要作用于微观粒子层面,特别是与原子核的β衰变过程密切相关。弱力是一种短程力,其作用范围非常有限,大约只有10^-18米。它主要负责粒子的衰变过程,如中子的衰变(n → p + e^- + ν_e)。
在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中,弱力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类型的粒子相互作用。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科学话题时。在科普文章或教育材料中,弱力可能会被用来解释原子核的结构和粒子的行为。
弱力这个词源于对粒子相互作用的分类。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认识到存在不同类型的力,其中弱力因其作用强度相对较弱而得名。随着量子场论的发展,弱力的理论框架也得到了完善,特别是在电弱统一理论中,弱力与电磁力被统一描述。
在科学普及和教育中,弱力的概念有助于人们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它也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弱力可能引发一种抽象和难以捉摸的感觉。它代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深入探索的成果,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力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生活中,弱力的概念可能不常被直接应用,但在讨论能源、核反应或医学放射治疗等领域时,弱力的原理和应用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弱力可以被比喻为一种微妙而深刻的影响力,如:
在微观的世界里,弱力轻轻地推动, 粒子间的舞蹈,无声却有力。
想象一幅画面,微小的粒子在微观世界中轻轻碰撞,这种场景可以与弱力的概念相联系。音乐上,可以选择轻柔的旋律来代表弱力的微妙和细腻。
在不同语言中,弱力的翻译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科学含义是普遍一致的。例如,在德语中,弱力被称为“schwache Kernkraft”,在法语中则是“force faible”。
弱力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在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弱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界的运作方式,并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发挥作用。
1.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