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9:09
词汇“倾己”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使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倾”通常指倾倒、倾注,而“己”指自己。结合起来,“倾己”可以理解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情感或资源倾注于某事或某人。
“倾己”的基本含义是指全身心地投入,不遗余力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由于“倾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倾”和“己”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更强烈的投入和奉献。
在**文化中,强调奉献和牺牲是一种美德,因此“倾己”这样的词汇可能在强调个人或集体的奉献精神时被使用。
使用“倾己”这个词汇时,可能会引起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敬佩、感动或同情,因为它体现了极高的奉献和牺牲。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但如果遇到某人为了某个目标或理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可以使用“倾己”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倾己”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月光下,我倾己所有,
只为那一瞬的温柔。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工作或照顾他人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深情的音乐或感人的演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give one's all”或“devote oneself completely”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倾己”是一个强调高度投入和奉献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可以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奉献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