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37
外伤:字面意思是指身体受到的外部伤害,通常是由于意外事故、暴力行为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身体损伤。在医学领域,外伤可以包括擦伤、割伤、挫伤、骨折、烧伤等多种类型。
外伤一词源于汉语,由“外”和“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伤”已有伤害的意思,而“外”则指外部。随着医学的发展,外伤的定义和分类也逐渐精细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外伤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外伤可能被视为不幸或命运的标志,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看作是勇气和坚韧的象征。
外伤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痛苦、恐惧和不安。它也可能引发对医疗过程、康复和生命脆弱性的联想。
个人经历中,外伤可能是一次意外事故的结果,如摔倒、交通事故或**伤害。这些经历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在诗歌中,外伤可以被用作隐喻,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心灵的伤口,深不见底,
外伤易愈,内伤难医。
在不同语言中,外伤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trauma”和“injury”,法语中的“traumatisme”和“blessure”。
外伤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其精确的定义,也在文学和社会语境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对于理解人类经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外伤这一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够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