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1:14
词汇“焚铄”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焚”和“铄”。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焚铄”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焚铄”的字面意思是烧毁、熔化。其中,“焚”指的是用火焚烧,“铄”则指熔化金属。结合起来,“焚铄”通常用来形容物体被高温烧毁或熔化的状态。
“焚”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用火焚烧;“铄”字则较晚出现,原意为熔化金属。两个字结合成“焚铄”,强调了高温下的破坏性。
在传统文化中,“焚铄”常与战争、灾难等负面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破坏和毁灭。
“焚铄”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破坏感和悲剧色彩,让人联想到火焰、废墟和失去的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使用,但在描述火灾、战争等灾难性**时,可以用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焚铄”来描绘一种极端的破坏场景,如:
火焰吞噬了夜空,
焚铄了星辰的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cinerate”或“melt down”,但这些词汇没有“焚铄”那种强烈的破坏和悲剧感。
“焚铄”是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和情感冲击力的词汇,适合用于描述极端的破坏场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文本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铄】
(形声。从金,乐声。本义:熔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铄,销金也。 、 《楚辞·招魂》-流金铄石些。 、 《盐铁论·诏圣》-夫铄金在炉,庄蹻不顾。 、 《淮南子·诠言训》-大热铄石流金。 、 《淮南子·兵略》-人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
【组词】
铄金、 铄石流金、 铄化、 铄金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