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8:35
回荡:指声音、情感或思想等在空间中持续传播并反复反射,造成连续不断的回响。字面意思是指声音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中反射回来,形成持续的声响。
回荡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回”和“荡”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返回”和“摇动”。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回荡”来描述声音反射的现象。
在文化中,回荡常与仪式、历史或重要演讲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深远的影响和持久的记忆。
回荡常带有一种深远和持久的情感联想,如历史的回声、内心的反思等。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回荡可以用来描述某种声音或情感在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如一次难忘的演讲或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钟暮鼓,回荡在古寺的石阶上,岁月如歌,回荡在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教堂,钟声在空中回荡,形成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悠扬的旋律在空旷的空间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echo”和法语的“écho”,都有类似的含义,用于描述声音的反射和回响。
回荡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物理现象,还象征着情感和思想的持久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合理运用回荡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