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40
游行:指一群人为了表达某种诉求、庆祝某个**、纪念某个日子或展示某种力量而进行的集体行进活动。通常伴随着旗帜、标语、音乐和特定的服装或装饰。
游行一词源自汉语,古已有之,最初指军队行进,后来扩展到指任何形式的集体行进活动。在现代,随着社会和公共的增多,游行的含义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游行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美国,游行常常与民权**联系在一起,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就是在游行中发表的。
游行往往让人联想到团结、力量和变革。它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希望和激情,也可能引发不安和冲突。
个人可能参与或见证过游行,这些经历可能深刻影响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在诗歌中,游行可以被描绘为一种流动的风景,如:“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游行的人群如同彩色的河流,穿越城市的脉络。”
游行常常伴随着鼓声、歌声和欢呼声,以及五彩缤纷的旗帜和标语,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游行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在不同文化中,游行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印度的游行可能更加色彩斑斓,而欧洲的游行可能更加注重政治表达。
游行是一个多面的词汇,它不仅指代一种集体行为,还承载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游行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动态和集体情感。
1.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