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7:23
词汇“枕中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的一个特定表达。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枕中编”字面意思是指放在枕头中的编纂物,通常指的是书籍或文献。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人们*惯将重要的书籍或文献放在枕头下,以便随时阅读或参考。
由于“枕中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然而,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用来形容重要的文献或书籍,特别是那些被视为珍贵或需要随时参考的资料。
“枕中编”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书籍的珍视和重视,特别是那些需要随时参考的重要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逐渐淡出日常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书籍被视为知识的载体,是学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将重要的书籍放在枕下,不仅是为了方便阅读,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
提到“枕中编”,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勤奋和专注,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这个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学*的向往。
由于“枕中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直接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父母鼓励我读书的情景,以及书籍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枕中编”:
夜深人静时,灯火阑珊处,
枕中编翻阅,字字珠玑露。
提到“枕中编”,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专注地翻阅着放在枕下的书籍。这种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宁静的夜晚和轻轻的翻书声。
由于“枕中编”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然而,不同文化中对书籍的珍视和重视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枕中编”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古代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书籍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书籍和知识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编】
(形声。从糸(mì),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编,次简也。 、 《声类》-以绳次物曰编。 、 《谷梁传·桓公元年》-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 、 柳宗元《驳复仇议》-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组词】
编号;编组;编队;编户、 编民、 编人、 编次、 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