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55
桥涵:这个词汇通常在土木工程和交通建设领域中使用,指的是桥梁和涵洞的统称。桥梁是跨越河流、峡谷、道路或其他障碍物的结构,而涵洞则是用于水流通过道路或铁路下方的管道或隧道。
桥涵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桥”和“涵”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桥梁和涵洞。在古代,桥梁和涵洞是重要的交通设施,随着技术的发展,桥涵的设计和建造也不断进步。
在许多文化中,桥涵被视为连接和进步的象征。例如,桥梁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涵洞则象征着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
桥涵通常给人以稳固、安全和进步的联想。它们是人类工程技术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在日常生活中,桥涵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规划旅行路线或讨论城市发展时,桥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诗歌中,桥涵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过渡和连接:
桥涵之下,岁月静静流淌, 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每一块石头,每一道拱, 都是时间的见证。
桥涵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坚固的结构和流畅的线条。听觉上,桥涵可能让人联想到车辆行驶的声音或水流通过涵洞的潺潺声。
在不同语言中,桥涵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功能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可能会分别使用“bridge”和“culvert”来指代桥梁和涵洞。
桥涵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对话中不常出现,但在工程和交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实际的交通设施,也具有文化和象征意义。了解桥涵的概念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工程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
【桥】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 、 《史记·秦本纪》-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 刘禹锡《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 、 唐·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 、 宋·姜夔《扬州慢》-桥边红药。 、 《广东军务记》-桥边一带。
【组词】
桥阁、 桥津
2.
【涵】
(形声。从水,圅声。本义:水泽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涵,水泽多也。 、 左思《吴都赋》-涵泳乎其中。 、 《方言》十-涵,沉也。
【组词】
涵碧
浸润;滋润。
【引证】
《诗·小雅·巧言》。按,谓浸润渐渍也。传训容,谓借为含-僭始既涵。
【组词】
涵煦、 涵濡、 涵浸、 涵畅、 涵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