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7:35
词汇“奋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奋”通常表示奋发、努力,而“鳞”则通常指鱼类的鳞片。将两者结合,“奋鳞”可以理解为形容鱼类或其他有鳞动物在水中奋力游动的样子。
“奋鳞”字面意思是指鱼类或其他有鳞动物在水中奋力游动的样子。
由于“奋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被用来形容鱼类或其他有鳞动物的生动游动,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观或水生生物的场景中。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奋鳞”这个词汇可能是由“奋”和“鳞”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鱼类游动的动态。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使用,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鱼通常象征着富贵和吉祥,因此“奋鳞”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生机和活力。
“奋鳞”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生动和活力的感觉,联想到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机勃勃。
由于“奋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奋鳞”来形容水中的生物,如:“碧波荡漾间,鱼儿奋鳞舞。”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看到鱼类在水中游动的画面,听到水花溅起的声音,这些都能增强“奋鳞”这个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奋鳞”这个词汇的表达,但可以用类似的词汇来形容鱼类游动的样子。
“奋鳞”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鱼类游动的动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奋】
(会意。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象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田”,表示空旷的田野。本义:鸟类振羽展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奮,翚也。 、 张衡《西京赋》-奋隼归凫。 、 《淮南子·原道》-羽翼奋也。 、 《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鸡绝有力奋。 、 《诗·邶风·柏舟》-不能奋飞。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组词】
奋翅、 奋翼、 奋翔、 奋鳞、 奋翮
2.
【鳞】
(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鳞,鱼甲也。 、 扬雄《羽猎赋》-鳞罗布烈。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鳞浪层层。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鳞爪飞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朱鳞大鬣。
【组词】
鳞爪、 鳞沦、 鳞接、 鳞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