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56:45
“保不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无法保持或维持某种状态或物品。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状态难以持续,可能会失去或崩溃。
在不同语境下,“保不住”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保不住”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保”和“不住”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保”有保护、保持的意思,“不住”则表示无法持续。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组合起来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保不住”。
在**文化中,“保不住”常用于表达对事物稳定性的担忧,反映了人们对安全和稳定的重视。在社会变迁中,该词汇也常用于描述经济、政治或社会结构的脆弱性。
该词汇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担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失去、崩溃和无法控制的情景,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工作上的危机,当时我觉得这份工作“保不住”了,这种感觉让我非常焦虑,但也促使我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中,那座古老的城堡,保不住了,历史的痕迹,随风飘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紧张的旋律,来增强“保不住”带来的不安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not hold”或“cannot maintain”,但这些表达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保不住”有所不同。
“保不住”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脆弱性,还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安全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