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6:4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6:48:48
词汇“使促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且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使促狭”可以理解为“使某人感到局促不安”或“使某人处于尴尬或不自在的状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使促狭”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行为或言语让他人感到局促不安,处于一种尴尬或不自在的状态。
由于该词汇的生僻性,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或方言中可能会有所应用,用以描述某人因某种原因而感到不自在或尴尬的情境。
由于“使促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促狭”这一形容词性词汇演变而来,用于描述一种让人感到不自在的状态。
在某些方言或特定文化背景下,“使促狭”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社交场合中的尴尬状态,反映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对于舒适和自在的追求。
该词汇可能引发人们对尴尬、不自在等负面情感的联想,影响人们在表达时的选择,倾向于避免使用可能让他人感到不自在的词汇。
由于该词汇的生僻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使促狭”用于描述戏剧性场景,增强文本的情感张力,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角色如何通过言语或行为让另一个角色感到尴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角色在社交场合中因某种原因而显得局促不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不和谐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尴尬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让他人感到不自在或尴尬的情境,但具体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使促狭”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中对于社交互动中尴尬状态的描述。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但在实际表达中应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适。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促】
(形声。从人,足声。本义:紧迫。又指急促,赶快)。
同本义。
【引证】
《广韵》-促,速也。 、 《汉书·高帝纪》注-促,速也。 、 唐·柳宗元《与萧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
【组词】
促柱、 促装、 促速、 促病
3.
【狭】
(形声。从犬,夹声。本义:窄,宽度、广度小)。
同本义。
【引证】
《楚辞·怨思》。注:“陋也。”-阜隘狭而幽险兮。 、 《汉书·刑法志》。注:“地小也。”-其生民也陿阨。 、 《吴子·料敌》-险道狭路,可击。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 、 明·魏学洢《核舟记》-修狭者为之。
【组词】
狭缝;狭路相逢;狭长、 狭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