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05
“侍人”一词在中文中的基本含义是指侍奉他人的人,通常指的是在家庭或宫廷中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如仆人、侍从等。
在文学作品中,“侍人”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宫廷或贵族家庭的生活场景,强调其服务性质和地位的低下。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或历史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古代社会结构时,“侍人”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侍人”更侧重于服务性质,而“仆人”和“佣人”可能更强调雇佣关系。
“侍人”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侍奉他人的人”。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侍人的地位通常较低,他们的工作被视为服务性质的劳动。在古代社会,侍人的存在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
对于现代人来说,“侍人”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距离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个词可能引发对过去社会结构的反思,以及对现代社会平等观念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虽然“侍人”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某些家庭或服务行业中,仍然可以看到类似的角色,如家政服务员等。这些职业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仍然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侍人”融入到对古代宫廷生活的描绘中,如:
金碧辉煌的宫殿里,
侍人们穿梭于华丽的帷幕间,
他们的脚步轻盈,
如同历史的回声,
在时光的长廊中回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侍人们在宫殿中忙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钟声或脚步声,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贵族社会,也有类似的角色,如“servant”或“attendant”,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社会等级和服务的概念。
通过对“侍人”一词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文化背景。这个词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使用不多,但它仍然是语言学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