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9:51
词汇“山步”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山步”可以理解为“在山上步行”或“登山步行”的意思。它由“山”和“步”两个字组成,其中“山”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高地,而“步”则指的是行走的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山步”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人在山间的行走,营造出一种宁静或探险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到,通常是指登山活动。在专业领域,如户外**或地理学中,“山步”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登山技巧或路径。
由于“山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山”和“步”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描述特定的活动。
在**文化中,登山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山步”可能被赋予一种追求自然和内心平静的象征意义。
提到“山步”,我联想到清晨的露水、鸟鸣和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它也可能让人想到挑战和冒险,尤其是在攀登险峻的山峰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参与山步活动,每次都能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步”:
晨曦初露,山步轻启,
鸟语花香,心随风起。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清晨的山间小道上行走,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鸟儿的歌唱。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untain hiking”或“hill walking”,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代表了与自然亲近的活动。
“山步”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简洁地表达了在山间行走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自然和体验。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