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4: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37:56
“散花天女”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文化。字面意思是指在天空中散布花朵的天女,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神圣或超凡脱俗的女性形象。在故事中,散花天女是天界的仙女,负责在佛说法时散布鲜花,以示敬意和庆祝。
“散花天女”一词源自经典,随着文化的传播而逐渐为人所知。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中,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用以描绘超凡脱俗的美女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语境,也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中。
在**文化中,散花天女象征着纯洁、美丽和神圣。在东亚文化中,这个形象也被广泛接受和喜爱,成为艺术创作和文学描写中的常见元素。
“散花天女”这个词汇给人以美丽、神圣和超凡的联想,常常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在艺术创作中,这个形象也常被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艺术或文学时,可能会提及这个形象,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散花天女舞云端, 花雨缤纷落人间。 纯洁美丽如梦幻, 心灵净化在此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美丽的女性在云端散布鲜花,画面充满了神秘和美丽。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神圣的音乐,如**音乐,来增强这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美丽、神圣的女性形象也有所体现,如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但每个文化中的具体形象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散花天女”这个词汇在*文化和东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美丽、纯洁和神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