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20:39
河渎神: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指的是河流的守护神或与河流相关的神灵。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只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出现。
由于河渎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山海经》等古代地理和神话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河流的守护神或与河流相关的神灵,这时河渎神可能会有所指代。
河渎神的词源可能与古代人们对河流的崇拜和神话有关。在古代,人们相信河流有神灵守护,这些神灵被称为河渎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仰逐渐淡化,这个词汇也变得不常用。
在古代**,河流是农业文明的生命线,人们对河流有着深厚的敬畏和崇拜。河渎神的概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资源的依赖。
河渎神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话故事和神秘的自然力量。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老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敬畏感。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河渎神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河渎神融入到一个关于古代河流神话的故事中,描述一个河渎神如何守护着河流,影响着沿岸居民的生活。
结合古代绘画或雕塑中描绘的河流神灵形象,可以增强对河渎神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祭祀河流时的音乐和歌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希腊神话中的河神(如斯提克斯河的斯提克斯),也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名称和故事会有所不同。
河渎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河流的崇拜和神话信仰。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自然观念。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它丰富了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认识。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渎】
(形声。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
同本义。又特指邑中的沟。
【引证】
《说文》-渎,沟也。一曰邑中沟。 、 《易·读卦》-坎为沟渎。 、 《荀子·脩身》-开其渎。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索隐:“小渠也。”-彼寻常之ň渎兮。 、 《周礼·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 、 《韩非子·五蠹》-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组词】
渎田
3.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