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8:06
渔舟: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捕鱼的船只。在汉语中,它通常指代一种小型的、用于在河流、湖泊或海洋中捕鱼的船。
“渔舟”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字面组合“渔”和“舟”分别指捕鱼和船只,组合起来即指捕鱼的船。在古代文学和绘画中,渔舟常被用作题材,反映了渔民的生活和自然风光。
在**文化中,渔舟常与隐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联系在一起,如古代文人常以渔舟为题材,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渔舟也是渔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渔业文化和社会经济活动。
提到“渔舟”,我联想到的是宁静的湖面、夕阳下的金色波光,以及渔民辛勤劳作的身影。这种景象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觉,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在湖边散步时,看到一艘渔舟缓缓划过湖面,那一刻的宁静和美丽至今难忘。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也激发了我对渔舟这一文化符号的深入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渔舟”:
渔舟唱晚,波光粼粼,
一叶扁舟,划破湖心。
渔火点点,星光闪烁,
人间烟火,最是温馨。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一艘小巧的渔舟在湖面上缓缓行驶,湖水波光粼粼,渔民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轻柔的钢琴曲,伴随着渔舟的划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在英语中,“渔舟”可以对应为“fishing boat”或“fishing vessel”,但在英语文化中,渔舟可能没有像在**文化中那样丰富的文学和艺术内涵。
通过对“渔舟”这一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的符号。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1.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渔,捕鱼也。 、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 、 《诗·鲡传》-獭祭鱼然后渔。 、 《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 、 《汉书·王莽传》-以渔采为业。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组词】
渔樵、 渔采、 渔事、 渔弋、 渔泽、 渔矶、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