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36
“放纵驰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放任自己,不受约束地自由行动。基本含义是指行为上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和约束。
在文学作品中,“放纵驰荡”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描述一个不受世俗约束的艺术家或流浪者。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不负责任或过度自由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放荡不羁、任性妄为、自由奔放 反义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拘谨克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不同。例如,“放荡不羁”更强调道德上的放纵,而“自由奔放”则更多指性格上的自由。
“放纵驰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于自由与约束的哲学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描述各种不受约束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放纵驰荡”往往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与儒家强调的礼仪和秩序相悖。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这个词组有时也被用来描述一种追求自由和真实自我的生活方式。
这个词组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不负责任的担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勇敢追求梦想,不受传统束缚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他为了追求艺术梦想,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了放纵驰荡的生活方式。这个决定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帷幕下,我放纵驰荡,星辰为伴,风为歌。”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奔跑;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一首节奏自由、旋律奔放的爵士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e life to the fullest”或“freewheeling”,它们都传达了一种不受约束、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
“放纵驰荡”这个词组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自由与约束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不同的语境中,它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是一个非常灵活和有深度的词汇。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纵】
(形声。从糸(mì),从声。本义:松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纵,缓也。 、 《南齐书》-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
【组词】
纵缓、 纵弛
3.
【驰】
(形声。从马,也声。本义:车马疾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驰,大驱也。 、 《诗·唐风·山有枢》-弗驰弗驱。 、 《左传·宣公十二年》-车驰卒奔。 、 《孟子·滕文公上》-好驰马试剑。 、 《左传·昭公十七年》-啬夫驰。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