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5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53:27
惜败:字面意思是指在竞争或比赛中以微小的差距输掉,通常带有遗憾和不甘的情感色彩。基本含义是指虽然失败了,但表现出色,值得尊敬和惋惜。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惜败”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重要角色在关键时刻的失败,强调其虽败犹荣的精神。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常用“惜败”来形容某人在比赛或竞争中虽败犹荣,表达对其努力的认可。 专业领域:在体育报道或评论中,“惜败”常用来描述**员或团队在比赛中以微弱差距输掉,强调其竞技水平和拼搏精神。
同义词:微败、险败、虽败犹荣 反义词:完败、惨败、溃败
细微差别:
“惜败”一词源于汉语,由“惜”和“败”两个字组成。“惜”表示珍惜、惋惜,“败”表示失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文学和日常对话中,成为表达对失败者尊重和惋惜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惜败”体现了对失败者的尊重和鼓励,强调虽败犹荣的精神。这种文化背景使得“惜败”在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鼓励人们在失败中寻找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惜败”一词常带有一种遗憾和不甘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努力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失败中寻找动力,继续前进。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加一次演讲比赛,最终惜败于对手。尽管未能夺冠,但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诗歌: 在竞技的舞台上,他惜败于对手, 但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的契机, 虽败犹荣,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视觉:想象一位员在比赛中以微弱差距输掉,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不屈,周围的观众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的尊重和惋惜。 听觉:在体育赛事的解说中,解说员用激昂的语气描述员惜败的场景,强调其虽败犹荣的精神,让听众感受到比赛的紧张和激动。
在英语中,“惜败”可以对应为“narrow defeat”或“close loss”,这些词汇也强调失败的微小差距,但不一定带有尊敬或惋惜的情感。在不同文化中,对失败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努力和拼搏精神的认可。
“惜败”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失败的微小差距,还强调了虽败犹荣的精神。通过对“惜败”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以及如何尊重和鼓励那些虽败犹荣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惜败”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惜,痛也。 、 《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为陛下惜之。 、 宋·苏洵《六国论》-惜其用武不终。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岁月为可惜。
【组词】
可惜、 痛惜、 惜伤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