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2:30
“拿刀动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手持刀剑或棍棒,形容准备进行打斗或采取激烈行动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采取强硬手段或激烈行动来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拿刀动杖”常用于描述紧张的冲突场景,如武侠小说中的打斗场面。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准备采取激烈手段或表现出强烈的决心。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采取强硬措施来解决问题。
同义词:
反义词:
“拿刀动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古代人们使用武器进行打斗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实际的打斗,也用来比喻采取激烈行动。
在**传统文化中,“拿刀动杖”常常与武侠文化、江湖义气等元素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形容政治或社会冲突中的激烈对抗。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激烈。它让人联想到冲突和对抗的场景,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觉和紧张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采取强硬手段解决问题的情况,我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决心或对方的强硬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拿刀动杖的身影,映在古老的城墙上,诉说着不屈的传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手持武器,准备进行激烈的对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烈的音乐,如交响乐中的战斗场景,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rmed to the teeth”,意指全副武装,准备进行激烈的对抗。
“拿刀动杖”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用来形容采取激烈行动的状态。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达紧张和激烈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语言的生动性非常重要。
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
1.
【拿】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水浒传》-手里拿串拍板。
【组词】
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2.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杖,持也。 、 《书·牧誓》-王左杖黄钺。 、 《汉书·韩信传》-杖剑从之。 、 《汉书·武帝纪》-杖斧。
【组词】
杖斧、 杖楫、 杖斧之臣、 杖策、 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