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02
词汇“哮噬”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看,“哮”通常指呼吸时发出的响声,如哮喘;“噬”则指咬或吞噬。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哮噬”可能被理解为某种强烈的、带有攻击性的呼吸或吞咽动作,但在实际语言使用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可能更多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
由于“哮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出现在描述某种神话生物、疾病症状或极端情绪状态的文学作品中。
由于“哮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哮噬”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具有破坏性的力量或行为,如在描述战争、灾难或极端情绪时。
由于“哮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哮噬”来形容某种强烈的情感或自然现象:
由于“哮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哮噬”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主要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常用。
1.
【哮】
(形声。从口,孝声。本义:野兽的吼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哮,豕惊声也。 、 《通俗文》-虎声谓之哮唬。 、 曹植《七启》。注:“虎怒也。”-哮阚之兽。 、 唐·杜甫《石龛》-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 《游泸山记》-水声澎湃,兽群哮而游。
【组词】
哮吼、 咆哮、 哮唬、 哮阚
2.
【噬】
(形声。从口,筮(shì)声。本义: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噬,嗂也。喙也。 、 《易·杂卦》-噬嗑食也。 、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 《考工记·梓人》-欋杀援筮(噬)。 、 唐·柳宗元《三戒》-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明史·海瑞传》-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组词】
噬指、 噬脐、 噬犬,噬狗、 噬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