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37
捕快:捕快是**古代官府中负责缉捕罪犯的差役,相当于现代的警察或侦探。他们通常隶属于地方官府,执行抓捕逃犯、调查案件等职责。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捕快常常被描绘为机智、勇敢的角色,如《水浒传》中的捕快形象。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捕快”一词较少使用,多被“警察”、“侦探”等现代词汇替代。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法律学等领域,捕快作为古代司法体系的一部分,是研究的对象。
同义词:警察、侦探、差役 反义词:逃犯、罪犯
“捕快”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府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能逐渐被现代警察体系所取代。在语言使用上,“捕快”一词逐渐淡出日常用语,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仍有所保留。
在**古代社会,捕快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形象在民间故事和戏剧中常常被夸大,有时是正义的化身,有时则是腐败的象征。
捕快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武侠世界,带有一定的神秘和浪漫色彩。同时,也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社会的黑暗面,如官府的腐败和刑讯逼供。
在观看古装剧或阅读历史小说时,我常常会遇到捕快这一角色,他们的形象和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江湖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捕快”:
江湖夜雨十年灯,捕快追风逐影踪。
刀光剑影藏正义,一袭官衣掩侠情。
捕快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场景,如捕快骑马追捕逃犯的画面,或是古代官府的鼓声和锣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捕快的角色可能是中世纪的骑士或现代的侦探。不同文化中的这些角色在职责和形象上有所差异,但都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使命。
捕快这一词汇虽然已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用语,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捕快的历史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司法体系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捕快这一词汇的运用可以增加文本的历史深度和文化韵味。
1.
【捕】
(形声。从手,甫声。捕的原始意义是追捕逃亡的奴隶。本义:捕捉,捉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捕,取也。 、 《汉书·灌夫传》-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 、 《汉书·韩延寿传》-吏无追甫之苦。 、 《急就篇》-变斗杀伤捕伍邻。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 《史记·吴王濞列传》-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 、 《庄子·秋水》-捕鼠不如狸狌。 、 《周髀算经》-捕影而视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捕者既不至。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捕鱼;捕快、 捕书、 捕生
2.
【快】
(形声。从心,(guài)声。本义:高兴,痛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快,喜也。 、 《战国策·秦策》-文信侯去而不快。 、 《史记·魏公子列传》-心不快。 、 《后汉书·班超传》-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则不快吾意。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所为诚快。
【组词】
快观、 快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