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22:20
词汇“小痴大黠”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小”、“痴”、“大”、“黠”。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小痴大黠”字面意思是指表面上看起来傻傻的(小痴),实际上却非常聪明(大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表面上装傻,实则内心精明,善于算计。
“小痴大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人对于表面与内心不一致现象的观察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人性复杂性的一个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内敛”和“含蓄”,因此“小痴大黠”这样的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表面与内心不一致的接受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一方面它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单纯的人,但通过深入交往会发现他们其实非常精明,这时就可以用“小痴大黠”来形容他们。
在创作中,可以将“小痴大黠”融入到一个角色的性格设定中,通过故事情节展现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看似天真无邪的孩童,但实际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但节奏复杂的曲子,来象征“小痴大黠”的意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用来形容表面善良实则狡猾的人。
“小痴大黠”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小痴大黠君无笑,买断秋光不用钱。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痴】
(形声。从疒(chuáng),疑声。本义:不聪慧;迟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癡,不慧也。字俗作痴。
【组词】
痴哑、 痴呆呆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黠】
(形色。从黑,吉声。本义:坚黑色)。
坚。
【引证】
《说文》-黠,坚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