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9:10
“小瘪三”是一个汉语俚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卑劣、品行不端、无赖或无用的人。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来表达对某人道德品质的极度不满或鄙视。
在不同的语境中,“小瘪三”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细微差别,但都与“小瘪三”在道德评价上有直接关联。
“小瘪三”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于对某些社会底层人物的贬低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对某人道德品质不满的常用语。
在**社会中,“小瘪三”这个词汇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对不良行为的排斥。它通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的人。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使用它时往往会引起听者的反感或愤怒。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不诚实、不守信、行为卑劣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贬义词汇,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到他人,并加剧社会矛盾。相反,我更倾向于用更温和、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或批评。
在创作中,可以将“小瘪三”作为一个角色标签,用来塑造一个复杂的反面人物,通过他的行为和转变来探讨人性的多面性。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绘社会底层或犯罪分子的电影或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带有讽刺或批评意味的歌曲或对话。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贬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人物特征,例如英语中的“scumbag”或“lowlife”。
“小瘪三”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强烈的贬义词,用来表达对某人道德品质的极度不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和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应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寻求更温和、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瘪】
引申为气馁。
【引证】
张天翼《夏夜梦》-他先还强,看见我是三分局的,他瘪了。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