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2:24
枯株:字面意思指的是枯萎的植物或树木,特别是指已经死亡或失去生命力的植物部分。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再生长、没有活力的植物或树木。
“枯株”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植物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其象征意义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枯株”常常与自然界的循环和生命的脆弱性联系在一起。它也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枯株”给人以凄凉、哀伤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无情,同时也可能激发对生命力和再生能力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中花园有枯株,可能会选择移除它们,以保持花园的美观和健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株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寂寥。”
在英语中,“枯株”可以对应为“dead tree”或“withered plant”,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可能与中文中的“枯株”有所不同。
“枯株”这个词在中文中不仅指代实际的枯萎植物,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深刻地使用这个词。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株】
(形声。从木,朱声。本义:露出地面的树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语转曰桩。-株,木根也。 、 《史记·平准书》。集解:“根蒂也。”-命曰株送徒。 、 《列子·黄帝》。释文:“枯树本也。”-若厥株驹。 、 《韩非子·五蠹》-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