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0:25
外包(Outsourcing)是指一个组织将其部分业务流程或服务委托给外部供应商来执行的做法。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专注于核心业务。
外包一词源于英语“outsourcing”,由“out-”(外部的)和“source”(来源)组成。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包成为商业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现代社会,外包常常与全球化、劳动力迁移和技术发展相关联。它对就业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包可能引发关于就业安全、文化同质化和经济依赖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它被视为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可能导致本地就业机会的减少和文化认同的挑战。
在个人经历中,外包可能涉及到与国际团队合作的经验,或者是在寻找工作时对就业市场的观察。
在诗歌中,外包可以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和分离:
我们的心,外包给了远方,
在数字的海洋中漂泊,
寻找着连接的桥梁。
外包可能让人联想到跨国公司的标志、国际电话会议的声音,或者是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网络图。
在不同文化中,外包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外包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在某些欧洲国家,外包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和政治争议。
外包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多个层面。了解外包不仅有助于理解现代商业运作,还能促进对全球化影响的深入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外包的多种用法和含义,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