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3:45
词汇“倚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倚巇”进行分析:
“倚巇”的字面意思是依靠在险峻的山峰或峭壁上。其中,“倚”表示依靠,“巇”指险峻的山峰或峭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处于一个危险或不稳定的位置。
在文学作品中,“倚巇”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处境或心态,如形容某人处于困境或危险之中,或者比喻某种不稳定的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登山**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但不会使用“倚巇”这个词汇。
“倚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巇”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山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学中,“倚巇”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隐士的孤独和高洁,如李白的《庐山谣》中有“倚巇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句子。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倚巇”给人一种孤独、危险和挑战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高山、险峰和勇敢的攀登者,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由于“倚巇”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不过,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这个词汇常常给我带来一种古典美的享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倚巇”:
倚巇望天涯,
云深不知处。
风起松涛响,
孤影伴斜阳。
“倚巇”让人联想到险峻的山峰和孤独的身影,可以与高山摄影作品或自然风光视频相结合,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松涛声和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rched on a precipice”,意为“栖息在悬崖上”,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处于危险或不稳定的位置。
“倚巇”是一个充满古典美和象征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巇】
险恶;险峻。
【引证】
《楚辞·九辩》-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历艰难险巇。(险巇,险阻崎岖,形容山路危险。)
【组词】
巇峻、 巇崎、 巇绝
隙间。
【引证】
《法言》-贤者司礼,小人司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