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9:15
词汇“抟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来进行探讨。
“抟扶”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扶助或支撑。其中,“抟”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用手团聚或揉搓的意思,而“扶”字则表示支持或帮助。结合起来,“抟扶”可以理解为用手帮助或支撑某人或某物。
由于“抟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用以描述某人用手帮助或支撑另一人或物体。在专业领域,如古代医学文献中,可能会使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治疗或护理的动作。
“抟扶”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中的动词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单独使用更为常见,而“抟扶”作为一个固定搭配则较少见。
在古代**文化中,抟扶可能与尊老爱幼、互助合作等社会价值观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行为仍然被视为一种美德。
“抟扶”给人一种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抟扶他人的情况,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或者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抟扶”来描绘一幅温馨的画面:
春风拂面,柳枝轻摇,
抟扶老者,步履缓缓。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年轻人抟扶着一位老人,在夕阳下缓缓行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柔和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抟扶”的词汇,但类似的动作和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比如英语中的“support”或“assist”。
“抟扶”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是社会和谐与美德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1.
【抟】
(形声。从手,专声。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韵会》引《说文》:“抟,以手圜之也。”-抟,圜也。 、 《礼记·曲礼上》-毋抟饭。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俊鹘抟水禽。
【组词】
抟铸、 抟弄、 抟黍、 抟饭、 抟食、 抟人、 抟沙、 抟泥
2.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