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4:09
玩偶:玩偶是指用于玩耍、装饰或收藏的小型人形或动物形玩具,通常由布料、塑料、陶瓷或其他材料制成。它们可以是手工制作的,也可以是批量生产的。玩偶不仅是儿童的玩具,也常常被成年人用于装饰或作为收藏品。
玩偶一词源自中古英语“wane”,意为“形象”或“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各种小型的人形或动物形玩具。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玩偶的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从早期的木制玩偶到现代的塑料和电子玩偶。
玩偶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西方文化中,玩偶常常与童年和纯真联系在一起;而在某些亚洲文化中,玩偶可能与*仪式或传统俗相关。例如,日本的“人形”(Ningyo)不仅是一种玩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
玩偶常常唤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纯真的向往。它们可以给人带来安慰和陪伴的感觉,尤其是在孤独或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然而,玩偶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的恐惧,如“玩偶恐惧症”(Pediophobia)。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一个特别的布玩偶,它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孤独的时光。每当我感到不安或害怕时,我都会抱着它,感觉它给了我力量和安慰。
诗歌: 在月光下,玩偶轻舞, 布料的裙摆,轻轻拂过。 童年的梦,藏在它的眼, 每一次眨眼,都是回忆的波。
玩偶的形象常常与温馨、柔和的色彩和音乐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安静的夜晚,柔和的灯光下,一个布玩偶静静地坐在窗台上,伴随着轻柔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和温馨。
在不同的文化中,玩偶的形态和功能各异。例如,的“布”是一种传统的布制玩偶,用于驱邪和保护儿童;而墨西哥的“Day of the Dead”节日中,人们会制作和装饰骷髅形状的玩偶,以纪念逝去的亲人。
玩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玩具,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玩偶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文化多样性。通过对玩偶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玩】
(形声。从玉,元声。本义:以手玩弄)。
玩耍;玩弄。
【引证】
《说文》-玩,弄也。 、 《国语·吴语》-将还玩吾国于股掌之上。 、 《左传·昭公二十年》-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 《白氏长庆集·读谢灵运诗》-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 《颜氏家训·杂艺》-玩古知今,特可宝爱。 、 《淮南子·精神》-玩天地于掌握之中。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摩玩不已。
【组词】
玩服、 玩爱、 玩饰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