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2:07
1.谓置人于复壁中。《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司马贞索隐"文颖云'置人厕壁中,以伺高祖也。'张晏云'凿壁空之,令人止中也。'今按云'置厕'者,置人于复壁中,谓之置厕,厕者隐侧之处,因以为言也。"一说,"置者,邮传之名。厕与侧同,非厕混之厕也。伏人于置侧,欲要而杀之。"参阅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八。
1. 【置】 -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
2. 【厕】 - ——如“茅厕”(máosi):厕所(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