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47
断袖之癖: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断开的袖子”,源自汉代董贤与汉哀帝的故事。董贤因与哀帝同榻而眠,哀帝为了不惊醒他,割断了自己的袖子。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男子之间的同性恋关系。
在文学中,断袖之癖常被用来描述古代男子的同性恋情,如在古典小说或历史记载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能会在讨论古代文化或历史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性别研究,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和行为。
同义词:龙阳之好、分桃之爱(均指古代男子间的同性恋关系)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特定指代同性恋关系,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断袖之癖的词源直接关联到汉哀帝和董贤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男子间的同性恋关系,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在**古代,虽然“断袖之癖”的故事被记载,但同性恋并不被广泛接受。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和性取向的特定看法和态度。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性别和性取向的敏感话题。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引发对现代性别认同和性取向话题的思考。
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我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古代的同性恋关系,以此来探讨古代社会的性别观念。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爱情的诗时,我可能会写道:“断袖之癖,千古流传,情深不寿,唯余叹息。”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宫廷中,两位男子在月光下轻声细语,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断袖之癖”的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pphic love”或“Greek love”,这些都是指古代文化中的同性恋关系。
断袖之癖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和性取向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袖】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褎、作袖-褎,袂也。 、 《文选·曹子建·乐府》-攘袖见素手。 、 《韩非子》-长袖善舞。
【组词】
袖搭、 袖佉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癖】
潜匿在两胁间的积块。中医分为食癖、饮癖、寒癖、痰癖、血癖等
【组词】
癖痼
嗜好
【组词】
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