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47:06
“灰扑扑”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颜色灰暗、无光泽,给人一种沉闷、不起眼的感觉。它通常用来描述物体表面的颜色和质感,如衣物、建筑物、天空等。
在文学中,“灰扑扑”常用来营造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如描述一个阴沉的天气或一个破败的街区。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衣着朴素或不引人注目。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设计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材料的质感和颜色。
同义词“灰暗”和“暗淡”强调颜色的不鲜明,而“无光”和“沉闷”则更多地描述了质感和氛围。反义词“鲜艳”和“明亮”则与“灰扑扑”形成鲜明对比,强调色彩的鲜明和光泽。
“灰扑扑”这个词源于汉语,由“灰”和“扑扑”组成。其中,“灰”指灰色,“扑扑”则形容物体表面无光泽的样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颜色和质感时。
在**文化中,“灰扑扑”可能与朴素、低调的生活态度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不追求奢华和炫耀的人或事物。
“灰扑扑”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阴雨天、老旧的街区或朴素的生活。这种词汇在表达时可能会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或怀旧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灰扑扑”来形容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或朴素的衣物。例如,描述一个老旧的图书馆,它的书架和墙壁都是灰扑扑的,给人一种安静而沉思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灰扑扑的天空下, 老街的砖墙沉默无言, 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 带走了往日的繁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灰色调的街景,老旧的建筑物和灰蒙蒙的天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雨滴落在灰扑扑的屋顶上的声音,或是远处传来的模糊的谈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ull and grey”或“drab”,它们也用来描述颜色和质感上的沉闷和不起眼。不同文化中,这种词汇都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和氛围。
“灰扑扑”这个词在描述颜色和质感时非常有用,它能够准确地传达一种沉闷、不起眼的氛围。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1.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2.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3.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