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41:21
“没跑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话中。字面意思是指某件事情已经确定无疑,不会有任何变化,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肯定”、“确定”或“无疑”。
在口语中,“没跑儿”常用于强调某件事情的结果已经非常明确,不会有任何意外。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作一种地方色彩的体现,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
同义词:肯定、确定、无疑、板上钉钉 反义词:可能、或许、不一定、有变数
“没跑儿”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跑”的本义“移动”引申而来,表示事情已经“跑”到了确定的结果,无法再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北方方言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确定性的常用语。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人们喜欢用直白、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没跑儿”这样的词汇很受欢迎,因为它简洁有力,能够迅速传达说话者的信心和确定性。
使用“没跑儿”这个词时,往往会给人一种自信和坚定的感觉。它传递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让人感觉到说话者对所述事情的把握和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朋友们用“没跑儿”来预测一些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比赛结果、天气变化等。这个词的使用让对话更加生动,也增加了预测的趣味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没跑儿,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老北京胡同里,几个老人在阳光下下棋,其中一人笑着说:“这盘棋,我赢是没跑儿的。”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确定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ure thing”或“it's in the bag”,它们都传达了一种确定无疑的感觉。
“没跑儿”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在表达确定性和信心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特定地区的语言文化特色。在学*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方言词汇,对于深入理解当地文化和提高语言的生动性都有重要意义。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跑】
急走。
【引证】
《广雅·释言》-跑,趵也。 、 唐·马戴《边将》-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
【组词】
长跑、 跑解马、 跑冰、 跑竹马、 跑搭、 跑路、 跑踏
逃走;躲避。
【引证】
《老残游记》-你当真叫他回去,跑不了一顿饱打。
【组词】
逃跑、 别让特务跑了;跑走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