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4:28
文宣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文”和“宣”两个字组成。其中,“文”通常指文字、文化或文学,而“宣”则有宣传、宣告的含义。因此,“文宣”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文字或文学形式进行的宣传活动。在现代语境中,它通常指的是政治或社会**中使用的宣传材料,如传单、海报、小册子等,用以传达特定的信息、理念或政策。
“文宣”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更多是在近现代随着宣传活动的增多而逐渐流行起来。特别是在20世纪的政治中,如共产主义,文宣成为了重要的传播工具。
在,文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了高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它不仅用于传达政策,还用于塑造意识形态和个人崇拜。在当代,文宣仍然是政治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影响公众意见和行为。
对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来说,“文宣”可能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因为它常常与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和政治操控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于年轻人或在不涉及政治的环境中,它可能只是一个中性的词汇,指代任何形式的宣传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与社区活动时制作过文宣,用以宣传环保意识和社区服务。这些文宣帮助我们有效地传达了信息,并鼓励了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宣”:
在文字的海洋里,文宣如帆,
引领思想的船只,穿越波涛。
每一句,每一图,都是心灵的呼唤,
在时代的岸边,播种希望的种子。
想象一张色彩鲜艳的海报,上面印有鼓舞人心的口号和生动的图像,这就是“文宣”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街头演讲者的激昂声音,或是广播中传递的宣传信息。
在英语中,“文宣”可以对应为“propaganda”或“promotional material”。然而,“propaganda”往往带有负面含义,指代那些有意误导或操控公众意见的宣传。相比之下,“promotional material”则更为中性,仅指推广用的材料。
“文宣”是一个多功能且历史悠久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其定义、用法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在社会和政治中的作用。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文宣”的正确使用,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文化敏感性。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