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5:33
断恶修善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停止做坏事,开始做好事。这个成语强调了从消极行为转向积极行为的转变过程,通常用来鼓励人们改正错误,追求道德上的完善。
在文学作品中,断恶修善 常被用来描述主人公的道德觉醒或转变,如在古典小说中描述人物从恶到善的转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劝诫他人改正错误行为。在**或哲学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与道德修养、精神成长等概念相关联。
断恶修善 这个成语源自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儒家和思想中,强调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中,成为表达道德转变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断恶修善 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相契合,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文化中,这个词汇也与因果报应、修行解脱等概念相关联。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我改进和道德提升的过程。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勇于改正,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他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而深感内疚,最终通过断恶修善,不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还帮助了他人,这种转变令人钦佩。
在诗歌中,可以将断恶修善 融入到描述自然界循环更新的意象中,如“春风化雨,断恶修善,万物复苏,心田亦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前是两条路,一条通往黑暗,一条通往光明。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从沉重到轻快的曲子,象征从恶到善的转变。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over a new leaf”,意指开始新的生活,改正过去的错误。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是关于个人转变和道德提升。
断恶修善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道德指导原则,也是一个鼓励人们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源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这一原则。
明王四弘愿天: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吾名者断恶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成佛。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修】
(形声。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修,饰也。 、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修敬也。
【组词】
修容、 修词、 修饰边幅、 修娖
4.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